近日,兰德发布《中俄对美国太空军事活动的认识与反应》报告,这是一份美国研究中俄是如何研究美国的报告,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值得军内外借鉴。报告以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十个典型“事件”为对象,包括星球大战计划(1983年)、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2002年)、燃烧冰霜行动(2008年),以及最近几任美国总统发布的太空政策,分析了中国和俄罗斯的政府文件、军事期刊、学术报告和国内媒体对美国太空军事活动的跟踪研究,以深入了解中俄对美国太空攻防条令、演习和组织机构的看法。
本报告已在联合作战情报参考平台免费共享,请点击文末链接下载。
9287866.png)
报告研究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了太空军事活动和政策转向,不断积极推进太空从研究开发转向作战应用,2019年更是重建了美国太空司令部,设立了新军种——太空军。作为世界上头号太空强国,太空军事活动的转向无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尤甚。那么:
- 中国和俄罗斯正在采取什么对策应对和反击美国的太空军事活动?
8923502.png)
报告观点
(郑重声明:以下言论出自报告,不代表本智库观点。请个别同志以研究工作为要,勿再盯住表面文字,为对外研究创造障碍)
中俄存认知“偏见”
报告认为:中俄持有相同的认知,认为军备竞赛有很强的负面示范效应,强调要避免此类行动,因为美国的太空军事活动会冲击全球太空安全和战略稳定,严重威胁世界安全。这种“偏见”主要包括:对核威慑武器可能受天基威胁的恐惧;对美太空对抗作战能力(如“烧霜行动”)和对美卫星肆意侦查目标获取情报信息行为的担忧(如“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另外,报告认为,中俄在美国太空军事行动上的言论存在“双标”, 一方面称美国的行动具有威胁敌对性,另一方面却将他们类似的行动称为反制措施。
美中俄陷入战略猜疑链
中俄认为,美国率先推行太空军事化,据守“致命战略高地”,除了采取反制措施,他们别无选择。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定,是美国太空武器化纵深发展的一个关键拐点。
美国对中国的舆论解读能力有限
报告称研究选取的几个典型的美国太空军事活动,或让中国和俄罗斯陷入舆论攻势,然而只引起了俄罗斯的重视,却未见中国有相关讨论。这表明美俄的历史渊源,使美国能有效解读俄罗斯对美国军事行动的真实看法,但对于中国,美国缺乏了解,毕竟中美缺少类似美俄那样的历史渊源。美国目前对中国的知彼能力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太空军事活动上,美国政策制定者最好不要高估自己解读中国舆论动向的能力。
6605436.png)
内容目次
《中俄对美国太空军事活动的认识与反应》原文链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