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联参智库! | 帮助中心 联合作战情报参考网
联参智库

未来战争和威慑大会22条结论

2022年10月,在北约支持下,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公共政策和政治、武装部队、私营部门以及技术和创新领域的60多位高层领导、专家、分析师和评论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未来战争和威慑大会。大会主题:增强国家威慑,应对2035年的国家冲突。大会下设6个专题:未来部队、政策、工业和创新、战略和技术、经济可承受性和弹性。

大会以2035年战争为假设场景,讨论了北约盟国如何联手应对中俄,当前还缺乏哪些能力,要发展什么技术。尤其指出欧洲需要承担更多战略责任,保证军费投入,加速技术发展,勿拖美国后腿。大会形成了22条结论和建议,我们认为其中不少观点和对策值得研究分析。现将其内容译出,供大家参考。

大会报告原文材料(39页)和机翻中文已在“联合作战情报参考平台”共享,点击链接即可下载

(郑重声明:以下文字源自外文翻译,不代表本智库观点。为了成功发布,本文作了较大编辑性处理,导致可读性下降。)

大会22条结论

1.乌克兰战争粉碎了自冷战结束和柏林墙倒塌以来长期存在的和平希望。冷战后的世界已经崩溃。现在迫切需要澄清所谓的“红线”,不仅可能使用核武器,还包括网络战、信息战以及国防、信息、军事和经济领域使用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2.进入战场的新兴和颠覆性技术可能会在2035年前彻底改变战争,至少会深刻改变战争的性质。虽然俄罗斯是眼前的威胁,但莫斯科构成的危险是衰落和无法适应21世纪的后果。世界许多地区的不稳定也必须被考虑在内。展望未来,中国构成了最大的系统性威胁,这是由于强大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世界分为对手和附庸国的视角,以及工业、网络和军事情报活动推动的快速技术进步。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正在强化中国在信息、军事和经济领域的技术驱动力。必须系统性地阻止中国和俄罗斯接触国防敏感项目,包括军民两用技术。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共同阻止中国和俄罗斯的工业和网络情报活动。

3.遏制未来战争始于正确吸取乌克兰战争的教训,特别欧洲。在各种冲突中,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欧洲在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领域的政策和工作缺乏整合,对于如何在国家或集体层面开展工作几乎没有共识,甚至没有想法。

4.事实将证明,在未来很难维持足够的、以威胁为导向的国防投资,原因是社会许多部门面临压力,以及金融和银行业危机、疫情和乌克兰战争给西方国家(注:可查看原文)带来的结构性经济挑战。如果西方国家要阻止未来的战争,领导人就需要理解和重视国防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成本,并向各自的民众传达这一点。

5.维护公正的和平和有效的威慑是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约的核心任务。威慑将继续以常规和核力量为中心,但必须通过集成混合战(hybrid)、网络战和超级战争(hyperwar)、马赛克战 mosaic)等新威慑概念来加强

6.由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量子计算、游荡战略滑移系统(loitering strategic glide systems)、深度打击、高超音速导弹、智能和非智能无人机群,以及纳米技术的日益流行,如果威慑变化速度加快,决策速度也需要快得多。捉摸不定的混合攻击虽然技术含量低,但在快速发展的危机中,能缩短决策过程,并简化复杂的威胁评估。

7.最迟在2035年,欧洲将需要一支高端的第一反应部队,能够从海底到太空,跨越空中、海上、陆地、网络、太空、信息和知识领域。一支规模足够大、具有21世纪机动能力的部队,如果美国在其他地方增强实力,无法提供全部增援,它将能够以欧洲为主要部队,应对从北极到地中海的任何威胁。这支部队的规模也足以同时支持前线盟友应对重大的地区危机和叛乱。

8.决定性的新技术对战略和理论的影响将导致战争性质的深刻变化。未来盟军必须建立在进入并塑造战场的使能技术之上。真正的考验将是在2035年高强度冲突和极端压力下与美国部队的互操作性

9.如果要阻止未来战争,威慑本身将需要对治国之道进行深刻的重构,在政策、战略、民间和军事力量和资源之间形成更深层次的协同,并在力量投射和人民保护之间取得新的平衡。这种协同作用对于联盟未来的运作至关重要;但在全球紧急情况下,必须扩大到所有西方国家。现在是开始构建这样一个架构的时候了,因为未来的和平要求的正是这一点。

10.未来战争和威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如今,西方国家正面临着复杂的战略胁迫,包括    。对手通过与新技术相关的混合和网络攻击,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因为某些原因,本段删减较大)

11.中国是“明天的战斗”,俄罗斯是眼前的战斗,即使莫斯科的常规军事能力正在迅速削弱。Z G和俄罗斯一起开始了一项系统的战略,在冲突前和冲突中利用美国的弱点和易受攻击性。这些措施包括干涉美国的政zhi进程和寻求利用美国的军事战线过长中国正与西方国家进行“等待游戏(waiting game)”。北京方面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关联(correlation of forces)”将有利于中国,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台湾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俄罗斯的衰落意味着莫斯科知道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12.即使美国人在政治上仍完全致力于“保卫”联盟领土完整,美国参与北约的规模也有明显限制。尽管美国正在努力通过在联盟内更公平地分担风险来缓解压力,同时在2022年马德里峰会上重申2014年威尔士国防投资承诺的所有方面,但欧洲的军事薄弱使美国不得不过度军事扩张

13.必须重建有备无患的文化,考虑最坏情况下的规划和实施。在未来的任何重大战争中,西方国家都可能遭遇跨技术领域的全球“佯攻”,在印度-太平洋、中东、黑海、北极和欧洲同时面临多重威胁

14.如果北约新的前沿防御态势可以信任,欧洲盟友(加上加拿大)需要承担更大的战略责任。至少,这将需要欧洲部队的文化、能力和实力,以及战略手段,特别是领导人的政zhi心态要发生深刻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欧洲必须计划在战前紧急状态和战争开始阶段在欧洲及其周边地区发挥领导作用。他们还应该拥有成为欧洲外围大部分危机的第一反应者所需的远征部队。

15.北约的常规军事威慑与核威慑之间存在差距,核威慑已经失去其战术应用,无法对俄罗斯“逐步升级”战略进行威慑。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北约的核态势以及指挥和控制机制,以确保威慑足够灵活并与威胁相称。常核两用系统急需现代化。

16.政府、国防工业和更广泛的J事供应链之间需要一种新的、更互动和主动的伙伴关系。供应链需要更加稳健和安全。政zhi、经济和军事技术变革的速度和规模有可能破坏盟国的凝聚力和部队的互操作性,并使西方国家的安全和国防规划失去平衡,长周期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空白。

17.采办周期太慢,欧洲平台的采办平均需要5-7年时间,而技术每5-7个月就要发展一次。乌克兰战争表明,欧洲国家尤其缺乏国防工业能力,无法立即迅速提高产量。我们需要一个类似于1935年英国影子工业计划的战略,该计划让伦敦在1939年迅速增加了战争产量。这将需要全联盟参与,并涉及整个供应链,要改进采购和采办过程,以加速平台和系统的部署时间

18.国防投资,尤其是对未来技术的投资,将需要改革各自的国防和技术基础,以增强新的西方伙伴关系,提高分享技术的意愿。为此,欧洲国防和技术工业基础(EDTIB)必须要更加一致、协调和彻底改革,以显著提高关键设备的质量、可用性和部署能力。

19.未来战争有七个领域——空中、海上、陆地、网络、太空、信息和认知/知识。作为可信威慑和未来战争行为的支柱,它们都同样重要。信息战将是关键。需要扩大情报共享的范围,提升共享效率,数据生成、共享和下放到任务指挥链将在未来战争中至关重要。

20.传感器和发射器集成在未来OODA循环(观察、定向、决策、行动)中至关重要,是支持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量子计算、卫星技术、大数据处理、无人机技术、高超音速系统等应用的基础,是在超级战争中达到作战效果、加快反应能力的有效手段,盟国和合作伙伴需要合力制定这些通用技术的技术战略

21.“北约国防投资承诺”必须被视为一个基线而非目标(下限而非上限)。只有兑现国防经费承诺,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所需的未来部队才会在2035年实现。这种力量将耗费巨大,因为需要将现有系统与空中,海上,陆地,网络,太空,信息和知识等领域的新战略使能武器融合,集成授权平台数据。北约责任区的规模和机动将取决于如下因素:快速部队生成、更快和更强有力的指挥和控制、大大增强的战略运输(海空)、自主嵌入式ISTAR(情报、监视、目标获取与侦察)、电子战和其他未来技术能力,目的是在保护联盟的同时打破敌人的OODA循环。

22.在未来战争中使用机器使能系统和机器人,需要一场关于人类决策者在指挥控制和杀伤链中的伦理地位的紧急辩论。到2035年,技术将足够先进,机器可以自主决定进攻和防御。鉴于指挥的速度取决于对手的速度,而敌人可能不会同样致力于道德控制,未来的威慑力取决于这种平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

客服:010-66465788   北京联参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07273号-1



联参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