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近期发布报告《北斗:大国竞争新维度》,认为北斗卫星系统将为中国提供更大的军事行动自由,并可能增加对美国和盟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攻击动机,还将增强伊朗的作战能力。美国国防部应当跟踪监视中国和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相应地调整其计划和能力。

报告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中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于2020年首次达到全球覆盖。就像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一样,北斗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数据。北斗的例子说明了中国为增强地缘政治实力而对两用技术进行的战略部署。这种战略部署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处于战争门槛之下的美中竞争。
虽然开发北斗系统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但对 GNSS 能力有着更广泛的期待,并鼓励外国在民用方面依赖北斗系统。在世界一些区域,北斗及其支持性地面基础设施提供了在所有GPS星座中最容易获得和最准确的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数据。因此,北斗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的“数字丝绸之路”,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出口奠定了基础。
北斗 PNT 数据与地面站增强、5G 通信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整合,通过zz和经济关系以及中国技术的销售,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输出这一技术生态系统,也可能通过技术操纵或监视构成特定的风险,包括通过北斗引人注目的双向信息传递能力。美国及其国际伙伴应更密切地评估全球对北斗及相关基础设施和产品的依赖所产生的影响。这可能会增加相关国家的依赖,从而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如何以最佳方式解决和促进中国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商业技术的战略性使用的替代方案。
建议
1.监视中国为促进对北斗的依赖而做出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努力,包括地面监测站和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作用。2.评估与北斗技术、与北斗相连的基础设施以及北斗的双向信息传递能力相关的具体安全风险。3.评估北斗和北斗支持的基础设施对美国的外交和商业利益的当前和未来影响。4.使用模拟来更好地理解中国如何利用北斗和相关基础设施作为大国冲突门槛下的胁迫工具。5. 加强美国与盟友之间在GNSS领域的合作,包括共享情报、技术研发以及协调政策。6. 推动GNSS系统多样化,包括使用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增加备份系统以及开发替代技术。7. 加强对GNSS干扰和攻击事件的监测和响应能力,并制定相应计划应对这些威胁。8. 推动国际规范制定,以确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安全可靠
目录
1.军事和经济影响
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脆弱性
1.尖端的精确性
2.商业依赖
3.军事关系
4.双向信息传递
5.PNT的脆弱性
资源下载
原文下载请点击链接;网站VIP用户可免费下载报告的机翻版本。